据说,沙巴(SAPA)是越南的“丽江”,法国、欧洲殖民文化的色彩一直保留下来,加上怡人的气候,近十几年来一直是西方游客喜欢休闲度假的地方,最美的景色是在每年的12月到来年的6月间。沙巴的神韵在于雾换景移,幻化无穷,引发无尽的暇想。特别是在含龙山上(HAM RONG)观看雾中的沙巴全景,宛若坐在天庭看凡间仙景,是发呆发烧的好地方。沙巴还是西方文化与当地少数民族(苗族)融合的地方,产生了浓郁的人文景观。
沙巴位于越南北部山区,与云南接壤,从云南红河州的口岸河口,走过海关的中越大桥,就到了越南老街。沙巴距离老街38公里,乘车约一个小时。沙巴是越南老街省苗族(赫蒙族)最集中的县之一,主要是黑衣苗族(Hmongb Dlob),有1.4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1%。沙巴位于老街省西部,海拔1600多米,是越南海拔最高的县城,也是越南著名的避暑胜地,县城对面的黄莲峰--番西拜山脉,海拔3134米,被誉为印度支那的“屋顶”。
我们一行三人到了老街以后,当地的中文导游就已经在入境大厅接我们了,还有一个司机直接就到了沙巴。沙巴因为海拔比较高,所以气温相对要冷一点,我们七月份去的时候还需要穿个薄一点的外套。当地的少数民族不会说汉语,在那边必须要会说越南话,要不就是英文,不然就寸步难行啊!所有东西基本都是以美元标价的,房间也很紧张,需要提前预订好。而且都是私人开设的,洗澡是没有热水的,旅馆房价根据装修、设施的不同,一般在5-30美元之间,旺季的时候是要50美元一间。这些家庭旅馆谈不上豪华,但非常干净、舒适,有的装修很有格调。旅馆前台的人员一般会英语和法语,但懂中文的几乎没有。我们住的旅馆老板正在学中文,其它地方的旅馆前台服务员最多会说“你好”,有一个还问我“你好”在中文里是什么意思,我几乎晕倒。
越南是“为背包族准备的国家”,我的理解,它只是“为西方旅行者准备的国家”。由于它旅馆规模都不大,不适合接待大型旅游团,这样对喜欢参团的中国人很不方便。而国民外语水平相对周边国家比较高,使得西方旅游者不会有太多障碍,但如果不懂英语或法语,则会比较麻烦。据说作为旅游者的中国人,在2002年以后才逐渐出现,而中国人在越南,除了语言,在换汇、饮食、上网等都有很多不便。越南网吧的电脑都没有中文系统,中文网页都是乱码。
中国旅游者少,对于真正体会异国情调,其实是好事。最能体现越南发展旅游业成就的地方,我觉得是沙巴。沙巴是中越边境附近离老街38公里的一个小镇,79年战争中曾经被中国军队占领。这里处于山区,距越南最高山峰19公里,和云南南部景色差不多,云雾缭绕的大山和梯田,对中国人来说景色很一般。十九世纪末年法国人在这里建立据点后喜欢上这里气候,把它作为避暑胜地,陆续修建了教堂和一些别墅。沙巴按中国标准只是一个村庄,因为这里十四个自然村只有4万人,镇上居民大约只有一万人,而且全是苗族(越南叫H’mong族),和云南、贵州少数民族穿着差不多。这里现在依然贫穷,但已有两家四星级度假酒店和很多家庭旅馆,整个沙巴建设得象阿尔卑斯山麓的小镇。很难想象,这里1993年才允许外国人进入,现在街上的苗族妇女已能够用英语和法语叫卖蜡染,我遇到一个辍学的11岁苗族女孩,地道的英语让我汗颜。
沙巴很多客栈都和国内农家乐档次差不多,但以欧洲客人为主,餐台布置十分讲究,窗一定选可以看风景的一面,没有客人的时候一定是要铺桌布和鲜花的。欧洲人的口味使得越南人在服务细节上比国内高了几个档次。我在这里点一碗番茄鸡蛋汤,上的是奶油、鸡蛋和番茄打成糊状的浓汤,和国内的完全不是一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