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竹箩的黑衣苗男子
美食怎可少?
我自己就在沙巴打了一阵工。
到达那天,餐馆里见菜谱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列有沙巴鱼一说( Sa Pa Fish ),断定是当地特产,便试,结实而鲜美,大喜。这一指来长的小鱼无疑是来自附近清澈而急流的山间小溪。这样的生长环境,能有不鲜?可惜的是越人只识油炸,实在浪费如此美珍,心有不甘。第二天午饭时问可否我自己下厨?老板娘半信半疑中叫来她的两个儿子当下手。想起年初在四川的上里古镇试过小鱼炖豆腐,记忆犹新,便如法炮制,见旁边还有鲜嫩的竹笋,再着其加入,锦上添花。一刻钟后端上桌来,色香味俱全,羡煞旁人。事实上,兄弟几年前就在中部岘港的海滩露过一手海鲜大餐,令餐馆两个漂亮的小姑娘一年多后仍然认出了我;更不说在印度埃及那些文明古国展示过我中华烹调的辉煌历史了。得意之余,突然想起老板娘莫非是让她两个帮手的儿子来偷师?
行前浏览过很多沙巴的游记,包括推介沙巴旅游的资料,就几乎没见过什么美食方面的介绍,不禁让人失望,在我看来,一个旅游胜地如果没有什么特色美食,那肯定是一大缺憾。但估计人家是学了法国遗风,只谈风情,不谙饮食,不像俺那么没出息。事实上,法国大餐那能跟我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比试啊!记得上个月有个法国的朋友说要在巴黎回请我吃那最著名的蜗牛和鹅肝,我在用法语说谢谢的同时心里直用汉语连说几遍您饶了我吧。
想起在雅安时,那周公河里的鱼被冠上三雅之一后竟卖到120元一斤,吓得我坚决谢绝了胡博士的盛情宴请。但这盘美味无比的沙巴鱼,老板娘收我五万越盾,只合二十来元,估计是扣除了我下厨的工钱。
看镇外群山环绕,那肯定有很多山珍野味,只是还没有被开发利用罢了,如同那美味的沙巴鱼一样。但反过来想,国内很多旅游区就是因为过度开发和日趋商业化而失去了原始的风貌和自然的感受。从这个角度看,我倒宁愿沙巴停下它的发展脚步。
只为望着山雾发呆
经年劳碌,四处奔波,觉得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也经常需要找个地方停下脚步,而沙巴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傍晚站在旅馆阳台望去,对面就是有着百年历史的沙巴教堂,静逸而肃穆,神圣的钟声在山谷间回响;远处只见落日的余辉穿过云层照射在鬼斧神工般的梯田上,好一派田园风光。变幻莫测的白雾则缭绕着重重叠叠的山峰,分外妖娆。清新的山风拂过面颊,令人心旷神怡,这真是一个让人休闲的好地方。
我不喜欢住街上的旅馆,就选了教堂对面的山坡上这一家,居高临下,近街远山尽收眼底。一轮狂侃后,价格降到十万越盾一天,也就四十元。越南到处都有家庭小旅馆,以我几年从南到北的经历,安全和卫生这两个出门人十分重视的条件从无问题。记得前年到大叻( Da Lat ),住在末代皇帝保大夏宫旁边的一座别墅式旅馆,也就花了9美元。
邻近不远处就是著名的维多利亚酒店( Victoria Hotel Sa Pa ),这座沙巴最贵的酒店旺季价格是165美元,一番神聊后,前台靓丽的小姐愿意给淡季的价格,135美元,俺还是不领情。记得很多年前在一家茶馆的墙壁上见过一幅漫画,旁白颇具哲理:“人类的烦恼,大多是过高的生活要求所致”,记忆犹新。如果40元人民币能使人安然入睡,那何必花那135美元呢?
晚上在旅馆前面的山坡石桌边慢慢品尝越南独有的滴壶冰咖啡,一阵阵凉风不时吹来,月光下依稀可见对面山头萦绕的云雾,如白纱般在翩翩起舞,令人着迷和发呆。想起在广州机场候机时看的《心有莲花》一书,其中引用了九华山寺庙上的一副对联:
睡到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影;
想起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
旅游,很多时候是怀着好奇走马观花匆匆看世界。其实从历史角度看,我们都不过是匆匆过客。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在这山青水秀的地方停下脚步,慢慢享受人生?或者更正面一点的提法,就是歇下来为日后的征途加油。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游历天下能给人什么启示,那就只看我们自己的感悟了。如果摆脱尘世名利的束缚,何尝不是又一种浪漫?
友情提示:
1.到沙巴可以从云南河口过境,昆明到河口的高速公路开通在即。
2.也可以从河内坐火车先到老街( Lao Cai ),通常卧铺的票价是300,000越盾,大约125元人民币。
3.最好带上长袖衣服,沙巴夏天的晚上时有凉意。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刊载的作品,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请原作者与我们联系稿酬事宜。